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水平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 金秋十月,伴随着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10月11日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简称“长城会”)、亚太心脏大会2019(APHC)、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会议20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

金秋十月,伴随着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10月11日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简称“长城会”)、亚太心脏大会2019(APHC)、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会议2019(ICCPR)、第十三届五洲心血管病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全面回顾了长城会30年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血管病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了我国居民心血管病防治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心血管病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

陈义汉院士首先介绍说,1990年我国居民前三位的主要死因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和卒中,缺血性心脏病位列死因第七位。到2017年,我国居民前三位的主要死因是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我国每年约有3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居民死因的第一“杀手”。《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2.9亿人,其中高血压2.6亿人,脑卒中1300万人,冠心病1100万人,心肌梗死250万人,心力衰竭45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风心病250万人,先心病200万人,心房颤动1000万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陈义汉院士说,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健康指标包括,居民预期寿命增加3岁,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重大慢病下降30%,婴儿死亡率降至0.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2/10万以下,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降至25%,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增至5.3亿人。2019年7月18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启动,“健康中国行动”的两大核心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突出了一个转变,即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在“健康中国行动”规划的15个重大专项中明确提出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要求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至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陈义汉院士说,过去的70年心脏病学领域创立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危险因素概念,β受体阻滞剂,CABG、他汀、PCI、ICD等,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和水平。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

陈义汉院士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通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包括心血管病研究在内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出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基础研究是带有源头性质、奠基性、根本性、具有普遍指导价值的核心性或关键性研究,不但蕴含在基础医学领域,也存在于临床医学领域和转化医学领域。但目前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基础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关口严重后移,应把我国疾病防治研究的重点放在上游位置;二是一些研究偏离重大科学问题,缺乏对心血管疾病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和鉴别;三是基础与临床部分脱节,许多研究没有价值导向,看不到未来应用前景;四是很少有中国自己的特色与高地,缺乏影响世界的科学研究计划。

陈义汉院士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创新文化建设,基础研究是永恒的“源头活水”,医学科技工作者要踏踏实实地做基础研究,为转化提供积累。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性和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始终如一地瞄准颠覆性的理念突破和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权威。转化医学高瞻远瞩,是伟大的理念和卓越的战略,现在已经到了转化医学的时代,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转化医学,各种各样的转化医学论坛和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转化医学前景广阔。随着转化机制的突破和转化藩篱的去除,转化医学一定会取得更长足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医学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和实现临床转化的源泉,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不断突破思维禁锢,拓宽思路、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qikandaodu/2020/1104/363.html



上一篇:大爱在山村
下一篇:我的伯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