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维生素、钙、辅酶Q10,对心血管病真的有作用吗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 刘梅林 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焦点论坛连续两期发文,针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多种营养素、补充剂或保健品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进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 刘梅林


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焦点论坛连续两期发文,针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多种营养素、补充剂或保健品在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维生素、钙、辅酶Q10……对于心血管病真的有作用吗?

刘梅林 教授

焦点一:维生素和矿物质

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在不同的饮食背景,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营养补充剂的益处。

JACC新近发表的文章是对2018年关于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心血管病结局和全因死亡率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更新。汇总中等质量的研究证据显示,叶酸和B族维生素降低卒中的风险。文章引用叶酸获益的证据主要来自中国叶酸补充研究(CSPPT),对未进行叶酸强化的个体补充叶酸0.8 mg/d降低心血管病风险17%。

补充常用的复合维生素、维生素D、钙和维生素C未见心血管获益,烟酸(联用他汀类药物)增加全因死亡的风险。

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在不同的饮食背景,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营养补充剂的益处。因此,鼓励通过摄入植物性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77:423)

焦点二: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

不鼓励补充维生素D、钙剂用于促进心血管健康。

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

多项观察性研究表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低与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然而,随机对照试验未能证明补充维生素D对心血管健康有益,部分观察性和RCT研究显示补充钙剂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

因此,建议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鼓励补充维生素D、钙剂用于促进心血管健康。

维生素D和钙缺乏时应加强饮食补充并适量口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推荐维生素D 的每日补充量为19~70岁600 IU,>70岁800 IU;钙的每日补充量19~70岁男性1000 mg,51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1200 mg。(,77:437)

焦点三:辅酶Q10

补充辅酶Q10 (CoQ10)治疗他汀相关的CoQ10缺乏和舒张性心衰值得进一步探索。

CoQ10是一种自然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的化合物,是补充细胞能量的基本成分。

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甲戊酸途径导致组织中CoQ10缺乏而引起肌肉症状。他汀相关肌肉症状(SAMS)的临床综合征和部分心衰患者可能存在血液和组织的CoQ10缺乏。CoQ10治疗SAMS的临床试验显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而Meta分析支持SAMS患者补充外源性CoQ10获益。

目前,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CoQ10使心衰患者获益的证据,Q-SYMBIO试验支持CoQ10辅助用于EF> 30%的心衰患者。

补充CoQ10治疗他汀相关的CoQ10缺乏和舒张性心衰值得进一步探索。CoQ10有效剂量范围尚未确定,心脏相关试验服用100~400 mg/d的剂量。(,77:609)

焦点四: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

心脏健康饮食的关键成分,用量用法要区分。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心脏健康饮食的关键成分,源于海产品的ω-3 PUFA降低甘油三酯并兼具多效性。临床适应证、有效配方和剂量尚需探索。

服用ω-3 PUFA胶囊2~4 g/d常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25%~40%,可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补充ω-3 PUFA临床试验改善心血管预后的结果不一致,在特定人群中使用二十碳五烯酸乙酯(IPE)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事件。

Meta分析显示,补充ω-3 PUFA预防心血管事件并降低冠心病、心梗、心血管事件等风险,但不降低卒中的风险。

对于没有临床ASCVD的患者,建议每周食用2次或以上富含脂肪的鱼类,以摄入足够的ω-3 PUFA。如不能从膳食中补充,可适当补充鱼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建议寻找原因并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使用ω-3 PUFA(4 g/d)。对于没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ASCVD或ASCVD高风险患者,可考虑每天补充1 gω-3 PUFA。

美国国家脂质协会推荐>45岁临床ASCVD、≥50岁的糖尿病和1个以上ASCVD风险患者, 在高强度或最大耐受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空腹甘油三酯135~499 mg/dl,推荐加用IPE。(,77:593)。

焦点五:红曲米治疗高胆固醇血症

强调心血管高风险者,红曲米提取物(RYR)不能替代他汀及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

文中提出RYR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胆固醇保健品,主要成分是莫纳可林K。研究表明,服用RYR 6~8周可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15%~25%,不同程度降低总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及高敏C反应蛋白,改善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度。

文章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cxxgbzz.cn/zonghexinwen/2021/0308/539.html



上一篇:惠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观看中国居民心血
下一篇:我国上亿人有心血管病,这4个心血管病的危险因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